2023/07/18

墨西哥兒童民俗舞團(Compañía Mexicana de Danza Folklórica Infantil)

 

慈濟大學石雅如

 

團長José Alfredo Soní Perusquía 20年前和朋友一起組成人舞團,2007年加入墨西哥民俗藝術節協會(CIOFF),正式定位墨西哥民俗舞蹈團(CCompañía Mexicana de Danza Folklórica)要成為墨西哥民俗藝術重要的展演團隊之一。透過口耳相傳舞團規模逐漸擴大,於10年前增設了1620歲成員的青年團。6年前成立年齡介於9-15歲的兒童團,就是這次來到童玩節的表演團隊,疫情之前兒童團成員超過70人。雖然自費機票對學生的負擔沉重,但是團長分享之前帶隊出國表演的經驗,他發現觀看其他國家舞蹈團隊的演出,會激勵學生想要更自豪的展現墨西哥文化的心理,進而自發性努力提升舞蹈技巧。團長高中求學時因為參加社團接觸了民俗舞蹈,從此點燃了對傳統民俗舞蹈的熱情。之後上大學除了完成法學學士學位,同時進入墨西哥國家文學美術研究中心(Instituto Naiconal de Bellas Artes y LiteraturaINBAL)附屬國立民俗舞蹈學校修習舞蹈專業。墨西哥國家文學美術藝術中心(INBAL)成立於1946年,是墨西哥聯邦層級的機構,負責保護藝術遺產、鼓勵藝術創作並發展藝術教育和研究。團長說在墨西哥很難只靠民俗藝術維生,他目前主要的工作是在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UNAM)預備高中和公立學校擔任藝術指導老師,這次同行的舞蹈老師Adriana Carolina Herrera Álvarez也一樣,平時是在學校教書,依靠穩定的收入支持對民俗舞蹈的熱情,希望更多青少年透過接觸民俗樂舞找到更多人生的可能性。

 


團長說舞團會依照學生的程度教授不同的舞步和技巧,事實上他認為民俗舞蹈沒有所謂的簡單或是困難,重點是在理解其中的精神。有些傳統儀式舞蹈,例如委丘原住民族(Los Huicholes)的烏羽玉之舞(Danza del Peyote)需要連續七天的歷程,原始儀式並不具備表演性質,短短10分鐘的舞台表演只能進行再創生,再演繹。這次團隊原本為了童玩節準備五大舞蹈主題,可惜的是其中之一的多多納克族(Los Totonacos)的耕種儀式舞蹈奎查鳥舞(Danza de Quetzales),因為舞者儀式服裝必須使用羽毛帽尺寸問題,沒辦法一起「飛來」台灣。所以這次團隊在童玩節演出阿茲特克(Azteca)、南瓜競技(Calabaceado)、委拉克魯茲(Veracruz)和哈利斯科(Jalisco)四大組曲

(圖片來源:童玩節官網精彩畫面)


第一支組曲是阿茲特克舞(Danza Azteca),這是一支充滿戰士魂的儀式舞蹈,阿茲特克人崇拜戰神,崇尚武勇,將戰爭勝利作為敬獻給神的祭品,祈求戰神恩賜下次戰爭勝利的勇氣與力量。在這支舞碼中可以看到男舞者帶著象徵戰士的老鷹頭冠,加上鳳尾綠咬鵑(Quetzal)的綠色羽毛,象徵中美洲地區傳說中的羽蛇神。女舞者的頭帶和胸前可以看到阿茲特克文化中代表象徵宇宙運行的符號(Olin)。伴隨這支舞蹈的鼓聲是來自於稱為智慧樹的墨西哥落羽松,樹幹刨空覆蓋獸皮的戰鼓(Huehuetl)。樂師Brenda Araceli Galindo de la Llave指出,能做成戰鼓的墨西哥落羽松需要使用樹齡較高的樹幹,年齡高被認為較有智慧,所以稱為智慧樹。古時候使用豹貓(ocelote)的皮覆蓋鼓面,現在因為豹貓瀕危保護動物意識抬頭,改用豬皮或是牛皮。團隊這次有帶木製戰鼓,但因為受限於航空運輸重量,也採用重量較輕人工纖維製成的戰鼓。

 


(圖片來源:童玩節官網精彩畫面)


第二支組曲南瓜競技舞(Calabaceado)源自墨西哥西北部的下加利福尼亞(Baja California),這個區域是墨西哥最早開始種植製作葡萄酒的葡萄產區。農忙之餘牛仔們聚集在一起玩樂,用力的在地上踢躂,隨著節奏看誰能夠揚起最大規模的沙塵。舞蹈老師說這支舞蹈原文名稱Calabaceados隱含雙關,除了指在地上畫出南瓜圖案,也有換伴侶/移情別戀的意思,所以跳舞中間會交換舞伴。

 

(圖片來源:童玩節官網精彩畫面)


第三支組曲委拉克魯茲,委拉克魯茲位在墨西哥東邊的墨西哥灣岸旁,此區域以南邊背風區(Sotavento)的方丹戈舞蹈(Fandango)聞名。本團特別挑選經典謠曲展現不同的特色,其中女巫(La Bruja)就是此區女子群舞(son de montón)的代表曲。委拉克魯斯因為地理位置使然成為西班牙殖民最初進入墨西哥殖民的門戶,加上大航海初期探險者和征服者多來自西班牙南方的因素,舞蹈音樂受到安達魯西亞風格的影響。團隊也帶來因為美國搖滾電影而知名的邦巴舞(La Bamba),身穿輕薄白衣的舞者踏著經典的踢踏步,強烈的節奏表現出加勒比海非洲風格特色。

 

(圖片來源:童玩節官網精彩畫面)

第四支組曲是哈里斯科(Jalisco),哈里斯科位在墨西哥中西部,是馬利亞齊(Mariachi)樂團的搖籃。樂師Brenda Araceli Galindo de la Llave表示,最初傳統的馬利亞齊樂團原是純弦樂器組成的樂團,但是1920年代有表演者開始加入小號(trompeta),沒想到受到極大歡迎,後來加上影視傳播的影響,演變至今,不論國內外,小號成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哈里斯科的民謠樂舞就像西班牙的佛朗明哥樂舞一樣,都被外國人視為是該國家的代表性樂舞。喧鬧的歌聲,多彩的服飾,很快速地帶動氣氛,正是如此鮮明的特質,往往音樂一下,充滿辨識度,結束時總讓人忍不住跟著一起大聲吶喊墨西哥萬歲(Viva México)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