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22

印尼 Larasati Traditional Dance Company


訪談整理/童心善

有一種舞蹈,以信仰連結為開端,希望聚集族人之間彼此的向心力、合作精神,演變到後來,透過自由的填詞、唱詞,表達各自團體的主要精神目標,更藉著比賽,拓展這種舞蹈最基本的精神:發自心底踏實地存在於自然環境中,對大地心存敬意。這是印尼蘇門答臘亞齊省Gayo族人特有的舞蹈形式,稱為Saman Dance

Saman Dance影片:

Saman舞,發音雖然接近薩滿,但是和人類學當中的薩滿巫師 Shaman”絕對不能混為一談,除了後者的原文多了一個H,意義也大不相同。14世紀的一位伊斯蘭傳教士,名為「Sheikh Saman」創建了這種舞蹈,後人因而將這舞以他的名字命名為Saman舞。原本都是男生的舞蹈,有固定的音律,每個部落可以根據自己的精神目標填詞,從慢板的教化格言、到如何成為一位正當的好人、甚至關心環境、國家等等,演變至今,不論男女都可以參與。而動作當中拍著左胸,則是強調的力量,透過和伙伴們的不斷練習,學習共同合作的重要性。

伊斯蘭宗教隨著蘇菲教派的商人,於13世紀踏上了蘇門答臘這塊地,自此,當時稱之為東印度的地區(East Indies,包括今天政治版圖上的印尼、馬來西亞、汶萊),宗教信仰開始緩慢地傳播,而印尼本身在16世紀左右,爪哇島、蘇門答臘島上的穆斯林已超過更早之前來的印度教及佛教人口。到了1718世紀,除了龍目島以東的島嶼幾乎是基督教範圍之外,加里曼丹島、蘇拉維西島等,雖然某些族群還維持著原始的部落信仰外,也幾乎全是穆斯林了。

除了Saman舞,團隊還帶了另一支蘇門答臘亞齊省的創作性舞蹈:Rampai  Aceh

這支舞由Christiyano先生自亞齊省的傳統舞蹈Seudati舞獲得靈感,加上Saman舞的一些形式,而編創這首百花亞齊。Larasati舞團的舞蹈老師Mila是他的得意門生,當然就傳授了這首舞給孩子們。本舞主要的用意是呼喚上帝祈求平安,舞者一開始將手放臉頰旁即表示呼喚上帝之意,而Rampai則是花的通稱,在印尼,不論何種歡慶或悲傷場合都會遍撒花瓣示意。

Rampai Aceh影片:


原始的Seudati舞蹈,影片參考:


同樣來自蘇門答臘的舞蹈還有取材自住在西部的Minangkaban(米南加保人或稱Minang-Padang)盤子舞。每到收成時節,米南加保年輕人會以各種搖擺動作展現他們把玩手中盤子的技巧,呈現歡欣心情。

盤子舞影片



往東走,來到爪哇島上的首都雅加達,團隊帶來的是Topeng Gong,面具之舞。一首由Ibu Wiwiek Widyastuti 編創,取材自雅加達地區Betawi族群的CokekTopeng Gong兩種舞蹈的作品17世紀殖民時代的雅加達稱為巴達維亞(Batavia),這兒住著來自印尼各地不同部族的印尼人包括馬來半島過來的馬來人、爪哇島西部的巽他族人、爪哇人、峇里島人、米南加保人等等,此外,還有來自國外的葡萄牙人、荷蘭人、華人、印度人、阿拉伯人等聚集於巴達維亞,或為經商或為勞力工作,因而形成特殊的Betawi (People of Batavia)文化圈,Betawi即是住在巴達維亞的人。然而在這個舞蹈作品裏,並沒有戴面具,只是擷取舞步以意象表達。

Topeng Gong:


爪哇島往北一點,有個和現今馬來西亞共有的婆羅洲島,印尼部分稱之為加里曼丹,島上的原住民族Dayak人住在木頭雕飾的房子裏,舞者黑色布料上的圖騰就是雕飾的樣貌,頭上則插著稱為enggang的犀鳥羽毛,震動腳裸上的鈴鐺或是搖動手上的短竹棒(內裝小石頭),都是為了發出聲響,趕走惡靈。

Giring-Giring


接著來到峇里島,由Mr. Awang先生編作的Bajidor Kahot(峇及多扇舞),則是結合峇里島舞蹈加上西爪哇地區的Jaipon舞蹈再加上武術動作,編創出這樣一支具有現代感的民俗舞蹈。

Bajidor Kahot:


除了舞蹈,樂團擔也任吃重的角色。TEH-YAN,以椰子殼為身製作的二胡,來自中國;Talempong(塔來碰)外型和甘美朗音樂中的Bonang (發音接近Bon-nang)近乎相同,只不過前者較低,且於西蘇門答臘米南加保人使用,後者則用於爪哇島或峇里島音樂當中,如圖示:

Talempong / Source: Budaya-indonesia.org
另外還有一支小巧低調的樂器,非常接近我們泰雅族朋友的口簧琴,也用於西爪哇地區的音樂當中。這KARINDING口簧琴由竹片一點一點削成,完全沒有線可拉,全靠嘴唇和手的力量,參考影片:

KARINDING口簧琴圖片參考:
Source:shandydestiadi.wordpress.com

觀以上舞蹈,我們可以看出今天印尼的民俗舞蹈演出形式,較傾向以傳統舞步重新排列組合,編創新舞,同時,也普遍見於以往的印尼團隊。這是否是一種趨勢?團隊老師說,雖然她不能確定這是否是一種趨勢,但這樣運用科技,從網路上學習舞蹈的方式,對他們來說非常方便,也處處運用在孩子們的各科學習上。孩子們參與舞團,跟著練舞、參加各種比賽、藝術節,獲得榮譽、取得證書,孩子們可在升學評分表上加分,學校也較能夠因此獲得實質上的補助。

最後的這支孔雀舞,由一位名為Raden Tje Tje Soemantri的貴族創作,透過舞蹈將孔雀優雅的體態與動作表現的淋漓盡致,作為本次所有創作舞型的代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