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 舞蹈之神民俗藝術團
(Nrutyeshwar- The International Folk Art People)
訪談整理:劉培華
舞蹈之神民俗藝術團團長Shashikant Mestry是第三次來到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2002年第一次來到童玩節,當時他和他的太太都是舞者,演出吉普賽風格舞蹈,2005年是第二次來,那時他的兒子Siddhesh Mestry也是舞者,演出印度教神話中的舞蹈;事隔多年,兒子Siddhesh Mestry這次已是團隊的演出總監。
受訪時 Siddhesh Mestry特別提到該團很榮幸能在童玩節30周年時,受邀參與這個值得紀念的盛會,再次來參與國際知名的童玩節, 回憶起第一次新奇看到世界不同國家舞者站在國際舞台上的演出,獲益良多,並且立下心願希望有朝一日,能帶更多的孩子來體驗這個舞蹈藝術交流的饗宴- 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
該團這次總共有29人(樂師5人、舞者21人、隨團照護人員3人)來台,雖然孩子因仍在學期中,無法長時間停留演出,但是也受到相關單位的支持,克服了困難,親臨盛會,讓孩子們打開國際視野。最後一場表演謝幕時,孩子們都情感滿溢、情不自禁地流下感恩惜福的眼淚。
Siddhesh Mestry也非常感謝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的主辦單位,讚嘆整個團隊的規劃和協力合作,環節緊扣, 他形容說就像一隻手錶般地精準呈現,團隊背後的運作和協力、層層相疊、交替互補,非常不簡單。希望還有機會能再次來到這個國際知名的藝術活動盛會-「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
*Dhol ( Drum ) –鼓,在整個印度次大陸廣泛使用的樂器,有許多 類似類型的雙頭鼓。
*Shehnai – 印度嗩吶/笙,是印度的一種雙簧樂器,屬於嗩吶的一種, 主要用在北印度,在婚禮和其他喜慶場合演奏,也用於印度古典音樂 的舞台表演,歷史悠久,被認為能帶來好運。
*Side Rhythm– 側節奏樂器
舞蹈介紹:
科利舞(Koli Folk Dance)
科利舞,是居住在海岸地帶馬哈拉什特拉邦(Maharashtra)漁民- 科利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男女成雙成對地跳舞,展現生活裡工作閒餘交織的歡愉面貌,呈現他們生活裡豐富文化的真實傳承。
這種舞蹈常在各種喜慶場合中表演,現場樂師們配合演奏朗朗上口的歌曲,舞者隨樂音舞動著身體相輝映,例如:「椰子節(NARLI PURNIMA)」這樣的節日,舞者人人手中拿著裹上金色錫紙的椰子,獻給大海,祈求豐收平安。除此之外,他們也在敬拜海洋女神,或是族人結婚時表演這支舞蹈。
提到印度民俗舞蹈,首先浮現在腦海的便是旁遮普(Punjab)邦的邦格拉舞。該地以錫克教之「拜薩基節(Baisakhi)」聞名,而邦格拉舞正是來自這片土地的瑰寶。
舞者皆為身手敏捷的男女,身穿色彩鮮艷的庫爾塔(Kurtas)與籠吉(Lungies),手腕上繫著一對繽紛的手帕(Rumals)。舞蹈的標誌性動作是節奏鮮明、富有力道的肩膀及頭部擺動,當舞蹈熱烈進入高潮時,也是氣氛熱烈的極點。
在舞蹈尾聲中,舞者會展現多項高難度,如雜耍特技的體操動作,讓人屏氣凝神、目不轉睛地跟隨舞者,直至最後,在觀眾叫好聲中,掌聲不斷、驚讚嘆聲連連下,得到釋放。
九夜節之舞,是古吉拉特(Gujarat)邦向「阿姆貝女神(Ambe Mata)」致敬而進行的舞蹈;在為期九晚的慶典「九夜節(Navratri)」期間,參與盛會的舞者會從傍晚一直跳到清晨,整個節慶都在歡樂聲中持續著。這項舞蹈與黑天(Lord Krishna)追求愛情的傳說有關,並常在吉祥的節日如「雪拉德滿月節(Shard-Poornima)」、「黑天誕辰(Janmastami)」及「九夜節」中演出。
男女皆可參與其中,他們手持彩色舞棒(Dandia),以雙人互敲的方式進行。舞蹈中樂音節奏會逐漸地加快變化,整首舞曲旋律動聽悅耳。
這支迷人舞蹈是拉賈斯坦(Rajastan)邦游牧的卡爾貝利亞(Kalbelia)族婦女所表演,她們的主要職業是養蛇與販售蛇毒。
在節慶場合上,舞者隨著傳統歌曲的吟唱,配合蛇笛(Been,吹奏樂器)與蛇皮手鼓(Daf,節奏樂器)淒美的旋律,翩然起舞。
來自「納特」(Nath)教派的舞者,身穿傳統黑色長裙旋轉,服裝綴飾著金閃圖騰如蛇的鱗片般閃耀,舞以優雅曼妙姿態詮釋蛇的靈動。
祈禱之舞(Waghya Muril Folk Dance)
此舞是馬哈拉什特拉邦最具代表性與知名度的民俗傳統之一。
(圖片來源:童玩節官網精彩畫面)
這是一種獻給坎多巴神(Khandoba)(濕婆神的化身)的祈禱之舞,由從小被父母奉獻給神明做侍奉的男女所表演。舞者終其一生奉獻於傳道,透過載歌載舞的方式來表達他們虔誠的祈禱之心。整場舞蹈充滿宗教意涵,全舞展現出對神明的無限敬意與奉獻。
以上圖片來源:訪談作者拍攝或標示:童玩節精彩畫面
總監Siddhesh Mestry在訪談最後提到,這次因兒童舞者還在學期上課中,準備及練習的時間有限,所以很遺憾割捨了以下的三首舞曲,未能在這次演出中呈現,希望下次來童玩節時能有機會表演,分享敘述如下:
拉賈斯坦迴圈舞(Ghoomar Folk Dance)
這支優雅舞蹈主要是由當地女性來表演,展現來自傑沙梅爾(Jaisalmer)、梅瓦爾(Mewad)與比卡內爾(Bikaner)等地區的傳統文化遺產。迴圈舞之名源自其旋轉的動作,舞者需優雅地旋轉。此舞蹈講究迴圈的技巧與精準,舞者頭頂陶壺,展現驚人平衡感的力與美。
祈雨舞(Karakattam Folk Dance)
祈雨舞,是印度坦米爾納德邦(Tamil Nadu)一種充滿活力的民俗舞蹈,為了讚頌雨神馬里安曼(Mariamman)而表演。舞者在熱鬧歡樂愉快的音樂聲中,頭頂裝飾華麗的水罐(Karagam)翩翩起舞,展現婀娜美麗的平衡律動技巧。這支舞同時也是一種具有宗教與文化意義的傳統藝術,常見於慶典與廟會活動中,象徵祈雨祈福及感恩大地賜予豐饒。
拉瓦尼舞(Lavani Folk Dance) ( State of Maharashtra )
是馬哈拉什特拉邦結合傳統歌曲與舞蹈的表演,會配合打擊樂器-印度雙面鼓(Dholki)的節奏來舞動演出。
拉瓦尼舞,對馬拉地(Marathi)民間戲劇的發展具有深遠貢獻。表演者多為女性,身穿傳統長紗麗(Sari),隨著快速節奏與強勁韻律熱情舞動。這種舞蹈以其活力四射與情感豐富著稱,是馬哈拉什特拉邦民間藝術的重要象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