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大學人文管理學院助理教授/石雅如
由宮古島大使的仲本光正先生所帶領的天堂和聲,是一個位於東京擁有超過三千名會員,以推廣沖繩三線音樂和舞蹈為宗旨所成立的社團。出身宮古島的仲本光正先生熱愛故鄉沖繩文化,技藝淵博,為三線高級樂師,擔任天堂和聲的最高指導教師。仲本先生也具備製造三線琴的能力,這次為童玩節演出帶來其個人製造珍愛的三線,琴頭上端鑲有金粉匠心獨具世界唯一,估計價值超過三百萬日幣,其他團員的三線也在兩百萬元上下,加上沖繩島太鼓、銅鑼,該團在童玩節的每場演出光是台上的樂器的價值就破「千萬」。
沖繩的三線濫觴於十四世紀,明朝移民傳入的中國樂器三弦,但經過幾世紀的在地化演進,創造出琉球特有的三線。三線又稱為蛇皮線,以蛇皮雙面包覆琴身,和十六世紀從琉球傳入日本本土所發展出三味線琴身以貓皮或是狗皮製作有很大的不同。蛇皮的張力較強,人工打造的琴面各點具有150公斤的張力,估計一把三線的總張力約兩噸,琴音因此特別飽滿箏箏,這是貓皮和狗皮所無法企及。過去傳統的三線用巨型蟒蛇皮製造,但因為瀕臨絕種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的訂定,現在使用的蛇皮都是從東南亞進口的養殖蟒。另外,琴身外圍滾邊可見到代表琉球王室的金色三趾龍爪紋徽。至於決定三線音色的關鍵琴頸,傳統是以八重山地區的黑木製造者為上品,因其稀有珍貴不易取得,現在則是從台灣和菲律賓進口代替。除了三線,表演舞台上也可看到不同於日本和太鼓的沖繩島太鼓,和重達六十公斤的和太鼓比起來,沖繩島太鼓十分輕巧,約在五到六公斤;島太鼓旁的線為鬆皮調整用,鼓繩交叉的設計訴求美觀。
至於團隊吟唱的琉球民謠,不同於日本本土的大和歌創作格式為五、七、五,共三句總計十七個音節所形成,琉歌則是採八、八、八、六,共四句,三十個音節所形成。琉歌起源於祭祀活動中的祝禱詞,這次團隊帶來表演的歌曲四竹、古木精靈(Kijimuna)和赤田首里殿等等,即為標準的琉歌格式,都是自琉球王國時期流傳下來的傳統民謠。沖繩八重山群島的黑島則流行七五調,是從日本本土傳入,又稱為口說,是新式的琉歌。
演出服裝更是處處可見琉球王國的特有文化,迎賓舞舞者頭上帶著琉球花笠,大朵紅花搭配象徵大海的青藍,美麗的舞者身著琉球紅型御姊妹衣,很難想像在強調階級的琉球王國時期,只有25歲以下的男舞者得以有資格在王室面前獻舞。相同的邏輯也套用在三線和太鼓的演奏者身上,過去樂師都純由男性擔任。樂師的衣著顏色區分演奏能力,以紅色為最下,紫色次之,金色為最高級,這次童玩節來的所有樂師都是戴金帽圍金色腰帶的資深樂師!
除了宮廷的裝扮,我們也可從表演中看到一般庶民的服飾,這次身著白色格子花樣短衣的兩名赤足舞者,便是傳統農民的打扮。兩名舞者腰間繫著紅型腰帶,事實上沖繩地區一直到明治時代受到日本統治影響才開始有纏繞腰帶的習慣,紅型腰帶是八重山群島特有織品,通常男子會送腰帶給自己心儀想結婚的女性。至於腰帶上細小的白格子則是象徵著豆腐,典故來自明朝遣使和琉球王國朝貢往來過程中將豆腐乳傳入,被視為高級珍品。過去的宮廷料理演變至今成為觀光客到沖繩必買的特產豆腐糕,用琉球蒸餾烈酒「泡盛」所醃製的庶民伴手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