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 先回憶一個片子:美麗新台灣, 精彩再發現
2007年,新聞局和國家地理頻道、中華電信及SONY合作,邀請侯孝賢導演拍攝了這部廣 告片,片中的美麗歌聲就是泰雅族人傳唱世代的織布歌。
在泰雅口語裡「泰雅」是人的意思,泰雅並沒有文字,採用符號 來表示。以前的婦女會利用織布的方法把發生的事情流 傳下來,而這些符號也都只有族人才看的懂。
這個版本的織布歌是因應此片編曲,並沒有發行專輯,網路上可以搜尋到不同版本,或者參閱本文 附註。
宜蘭泰雅
宜蘭縣的泰雅族人主要分布於南澳鄉與大同鄉, 他們約於十八世紀中葉,自北港溪上游即今天的南投仁愛鄉一帶遷居而來。大同鄉另有一小部份泰雅 族人,為日治時期由桃園巴陵村移入宜蘭縣,這也是泰雅族最大二波的東移。
第一次的十八世紀是 因為清代漢人沿山設隘圍堵,泰雅人翻越中央山脈來到蘭陽溪上游山谷(南澳鄉一帶);第二波則是因為日人以高壓手段強制遷村加上太平山林場開發,使得泰雅族 人發展空間愈來愈小而終至放棄祖居地大舉遷移。
信仰
談泰雅的歌舞音樂之前,得要先了解他們的信仰。世界上所有的原住民都有自己的信仰,這類的信仰 通常以祖先(祖靈)為中心。有些原住民族還有大自然萬物的神(如:花草樹木、山、石頭等)以及死後的靈魂的歸所等等,但都沒有特定的神名。在基督徒還沒大規模移動傳教之前,族人們依照祖先傳承下來的各種祭禮舉行相關的儀式。泰雅族的親族組織主要以祭團gaga、共獵團等組織團體運行。其中gaga是最主要的儀式團體,凡是與基本生產有關的儀式如:播栗祭、豐年祭均由gaga成員共同參與舉行。
泰雅主要祭典儀式有:
豐年祭:豐年祭分為準備、狩獵與祭典飲宴三個階段。在收獲祭不久之後,約於六月初月亮初露時由各家準備酒、糕及小米,做為打獵用之糧食。
豐年祭狩獵為 團體共獵,全部gaga成員都要參加,獵期為一個月,大約出獵三、四次,至月末之日即為豐年祭的開始。豐年祭通常飲 宴三日三夜,人們會穿上精美的服飾參與盛會,大家狂飲狂舞,待酒肉飲畢後始散去。
獵頭祭:獵頭祭是部落甚至是跨部落最重要的行動,必須聚集全部落的力量才能實行,參與者也經是超越祭團的,儀式主持人或為部落首領、或為獵頭領 隊和獵得敵首者。
此外,基於生活需要 另有祈雨祭、薯祭、驅蟲、祈獵、醫病儀式等,日常生活也有許多的禁忌與規定。(李亦園╱南澳的泰雅人)
泰雅的歌舞及音樂
中文說「歌舞」,歌聲和舞蹈通常不分家,舞蹈也因歌聲而來,在泰雅族裡更是如此。泰雅族的傳統舞蹈多半是載歌載舞,發展過程常常是由歌而舞,再由歌舞唱述故事,最後才形成以 歌舞表演故事的特色,且題材多取自於日常生活中。
比如泰雅族最具特色的即是男人狩獵、婦女織布;而在述說黥面的由來或說明泰雅族來源的故事 時,都是以劇情表演的形式來呈現,先以歌帶入情境,再加上舞蹈的配合來完成。又或者是紡織舞、打獵舞、搶婚舞…等,這些都是泰雅族生活中的種種象徵。
泰雅族傳統儀式、慶典中並沒有舞蹈,用來表演的舞蹈內容和所用的道具,都是為了保留以前的文化與生活型態所編出來的舞蹈,狩獵、織布、豐收、搗米….,等等都是日常生活的表現也作為一種文化的傳承。
而所用的樂器都是利用四周隨處可取得的東西來製作,像是口 簧、木琴、笛子(這三種樂器皆以竹子製作)、木鼓都是,而木鼓其實又是紡織機的一個配件,不管對泰雅族人或是所有民族來說,舞台上呈現的民俗音樂、舞蹈就是 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呀!
泰雅服飾
泰雅族人常常自嘲 歌聲不如布農,舞蹈不及阿美繽紛多彩,但是,泰雅族人最拿手的織布可是響噹噹的,這也是為什麼織布工作過程中隨口哼唱曲調,卻緊緊抓住人心。
泰雅族的服飾,多 採兩件式的,不同於南部的其他原住民是整件連身。衣服的質料是用苧麻編織而成,苧麻本身的顏色即是米白色,因而泰雅族傳統衣服的顏色,多是米白色。紅色代 表喜氣,象徵泰雅族的積極、進取之心與生命力。
採用紅色的原因是 泰雅Gaga裡有一種說法:因為Utux(惡鬼)最怕紅色,所 以利用薯榔或其他礦物將苧麻染成暗紅色來達到嚇鬼的作用。女孩子的服裝,於小腿的地方,有綁腿布;而不論男女都有披風,可斜披在身上。
由於泰雅族人分佈 很廣,宜蘭南澳的泰雅和居住其他地區的泰雅族人也分屬不同語系,服飾線條色彩上也多有不同。
泰雅傳統樂器
傳統樂器有木鼓、木 琴、笛子和口簧。但在小朋友的表演中很少見到口簧吹奏,是因為口簧演奏對孩子們來說並不容易,不過在表演中還是可以看到男孩子對女孩子吹口簧的樣子。對泰雅來說,口簧除了是一種樂器,也有表情達意的功能。
男孩子會對自己心儀的女孩子,吹奏口簧琴,或直接送給女孩子,如果女孩子也喜歡他,就會接受,兩個人就在一起了。口 簧琴的簧數從單到五簧,可獨奏也可合奏,口簧琴的吹法是要將琴的凸面,面向口中吹奏,右小指輕輕拉琴尾的繩子,以做為調節音調,使之發出錚錚的聲響。
通常部落裡的老人 家閒暇時喝著小米酒,即興的哼起歌、跳起舞及玩起樂器來,慢慢演變而成今天的「口簧傳情」舞蹈。
泰雅族人在宜蘭縣南澳、大同鄉多已漢化,造成傳統文化出現斷層,但在花蓮、苗栗則還保存著較完 整的泰雅傳統文化,像黥面、織布等。所以,鄉內的國小極力維繫並發揚台灣泰雅原住民的文化,童玩節的演出就是平日努力的成果,期待他們能讓傳統文化永遠永 遠地延續下去!
附錄:
1. 織布歌版本欣賞:
泰雅族歌舞-泰雅族織布歌/苗栗錦水部落族人/新聞局委託製作山之歌海之舞節目
2. 資料來源:
本文整理自2000年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金岳國小/碧候國小/南澳國小/四季國小演出采風訪談記錄
本文整理自2000年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金岳國小/碧候國小/南澳國小/四季國小演出采風訪談記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