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3

菲律賓奧羅拉州立技術學院辛妲雅表演藝術協會(ASCOT Sindayaw Performing Arts Guilds)

 

慈濟大學 石雅如

 

辛妲雅(Sindayaw)表演藝術協會成立於2018年,辛妲雅(Sindayaw)這個名稱一共濃縮了三個菲律賓他加祿語的文字,意思是光耀歌唱與舞蹈藝術。本協會從屬中央呂宋大區(Central Luzon)奧羅拉州立技術學院(Aurora State College of Techonolgy, ASCOT),團長Joshua Dela Cruz是學院社會文化事務部門主任,大學主修音樂舞蹈藝術、碩士主修舞蹈教學,現在正在攻讀表演藝術博士,當初創立協會是想運用自己的專業技能,透過民俗舞蹈的教學,保存、推廣在地傳統文化。本團成員年齡分布為2022歲,都是經由甄選,具備一定程度舞蹈、歌唱和彈奏樂器能力,並且對表驗藝術富含熱情的在學學生。為了第一次海外公演,團隊下足功夫準備將近80支的表演曲目,每天表演不同主題,希望每次上台演出都能讓童玩節的觀眾領略不同樣貌的菲律賓風情。


(圖片來源: 童玩節官網精彩畫面)


本次來台安排演出的曲目分為四大主題,分為山區原住民族(Cordillera)、民答那峨原住民族與穆斯林(Lomad Moro)、西班牙風格、鄉村風格和民俗歌謠。首先介紹是呂宋島北部山區(Cordillera)原住民族主題卡林卡(Kalinga)族。展現過去出草獵頭的勇士猛禽舞(Takiling),還有出草成功回到部落的歡慶舞(Ragragsakan),前者可以看到男舞者模仿鷹姿飛翔,後者則是女舞者頭頂竹籃和織布,展現部落為了慶功歡喜忙碌的樣貌。最吸睛的就是卡林卡族最知名的陶壺舞(Banga),這支舞蹈除了要跟上節奏演出行走山路起伏取水的辛苦,還要注意平衡頭頂上高疊的陶壺,考驗舞者的平衡功力。土地對卡林卡人非常重要,戰舞(Kayaw)呈現部落爭奪土地的衝突場景。另外還有開闢梯田舞(Manbuka)、踩踏土垣舞(Chalichong),表現卡林卡族人聚集一起,努力建造梯田保持水土,求豐收。另外有婚禮舞蹈(Ngilin)和大慶典舞(Uyauy),前者模擬公雞和母雞在求偶過程中的動作,後者演譯伊富高省(Ifugao)的巴拿威(Banaue)頭目階級辦理盛宴,男舞者展開雙臂模仿老鷹滑翔,同時腳踏地面展現與土地的連結。呂宋島北部山區正是團長Joshua Dela Cruz碩士研究的重要標的,所有山區原住民族表演服裝和飾品是他親自開11個小時的車前往當地跟部落直接購得的手工編織,在這個主題可以看到道地的伊富高和卡林卡族的傳統服飾。伴隨這個演出主題使用的7面平面鑼,也是在當地購得,由樂團團長Danrel Castro和樂師John Claufer Malapitan擔綱演出。團長說帶來演出的民俗樂舞都是依據政府文化藝術部出版範本的內容,每一支舞曲都經專家採集研究,服裝、配件和編舞順序都要按照專家的研究規範,馬虎不得。

(圖片來源: 童玩節官網精彩畫面)

第二大主題是南方民答那峨地區盧馬族群與穆斯林組曲。盧馬(Lomad)是宿霧語(Cebuano)本地人/原住民的意思,盧馬族群並不是單一民族,這個稱號包含了超過30支的不同部族,分布居住在森林、河谷和沿海地區。不同的民族擁有不同的神話傳說和文化風俗,首先介紹描寫索科斯克薩爾根大區(SOCCSKSARGEN)南哥打巴托省(CS)特博利族(Tboli)傳說的鳥舞(Kadal Tahu)。這支舞蹈是女子舞,因為依據特博利族的傳說神話,有一群雌鳥外出覓食,結果迷失在叢林,尋找出路的過程中有一隻鳥腳受傷,在姊妹鳥的群起鼓勵下,努力的展翅飛翔。我們看到三位女舞者身穿特博利族傳統服飾,配合上半身環繞的紅色大布巾模仿出鳥的飛行和跳躍等姿態。團隊也帶來另一支博利族的女子風情舞(Kadal Heroyon),這支舞蹈的動作模仿鳥兒飛翔的姿態,風情舞的舞者以優美的舞姿吸引異性的目光,希望能覓得良緣。團隊也帶來特博利族的民俗歌謠山頂的一棵樹(Koyu No Te Bulul),歌詞描述山上一棵美麗的樹,樹上棲息著鳥,所以可以聽到模仿鳥叫蟲鳴的聲音,意境優美。


(圖片由本文作者拍攝)

盧馬族群舞蹈還包括巴西蘭省(Basilan)的雅坎族(Yakan)貴族菁英的舞蹈(Pansak),這是一支雙人舞,男女舞者緩慢流暢的肢體動作,展現貴族的優雅,男性頭上戴著紅頭巾,腰間圍著紅色棉布,象徵勇氣與力量。另一支雅坎族舞蹈是婚前典禮舞(Paunjalay),這支舞蹈是由新娘和新郎盛裝一起跳,兩個人的臉上會點抹上由米所磨成的粉末,雅坎族相信這樣可以讓惡靈無法辨識身分,讓婚姻締結順利。同屬盧馬族群的舞蹈是達沃大區南達沃省(Davao del Sur)的巴戈博族(Bagobo)的老鷹之舞(Lawin-lawin),這支舞蹈是男子舞,可以看到舞者手持盾牌,模仿老鷹翱翔天際的姿態。另外帶來盧馬族群中的馬拉瑙民族穆斯林舞蹈節慶舞(Kinahulangan),齋戒後開齋的慶祝活動,可以看到女舞者穿著彩裙(malong),手舉精美亮麗的彩色傘,踩著高貴優雅的舞步。馬拉瑙族的優雅也呈現在扇子舞(Pigapir),台上的五位女舞者代表宮廷仕女,踩著莊重高雅的步伐揮扇起舞,通常伴隨重要儀式活動的進行。同屬馬拉瑙民族的另一支舞蹈是戰舞(Sagayan),戰士持盾牌奮力戰鬥。


(圖片由本文作者拍攝)

這個主題的最後是菲律賓南部的民答那峨地區的摩洛穆斯林風格舞蹈組曲。首先介紹被稱為海上遊牧民族的巴瑤族(Badjau),這些海上民族乘船穿越蘇祿海(Sulu Sea)的生活樣貌,就是穆斯林組曲船舞(Vinta)的靈感起源。我們可以看到舞者站在高舉至肩膀竹竿上,竹竿忽而向上忽然轉下,原來竹竿就是船,隨浪高低起伏,站在竹竿頂上的舞者,象徵以海為家的人們。摩洛伊斯蘭風格最後兩支舞碼是宮女獨舞(Asik)和鈴鐺舞(Singkil),這兩支舞通常會連演。宮女獨舞的背景脈絡是宮女為取悅主人而舞,雖然舞台上只看到女舞者一人,但事實上要想像她正在宮廷中,蘇丹國王的面前使出渾身解數全神貫注地跳舞。摩洛風格的最後高潮是鈴鐺舞,這是依據史詩傳說故事,皇家隨從撐傘護送公主出遊遇到地震,公主落難森林,遭遇王子追求。舞蹈中扇子為風、竹竿為林,竹竿舞象徵在森林中雙方相遇。公主腳上繫著鈴鐺,隨著舞蹈發出聲響,是這支舞蹈名稱的由來。


(影片由本文作者拍攝)

團長說盧馬族群的傳統服飾也是向當地的族群洽購,尚無法取得傳統服裝的族群舞碼就沒辦法演出。一套特博利族的女舞者服裝約需台幣6千元,另外樂器的價格也很驚人,一面大鑼15千元台幣,一組8面的凸面鑼,要價台幣35千元,學校每年提供樂器和服裝的預算約5萬元台幣,目前囿於經費限制只能慢慢增加購置。


第三大主題是西班牙風情組曲。西班牙時期的行政和宣教重心以北部的呂宋島和中部的米沙鄢群島為主,所以這部分的舞蹈主要分布在這兩大區域。西米沙鄢大區卡皮茲省羅哈斯市的舞碼暗戀(Pitik Mingaw),描寫受到天主教禮教約束政策,許多男女透過社交聚會結識戀人的景象。另外比科爾大區阿爾拜省拉普拉普島的追求舞(Sinakiki),男女舞者模仿公雞追逐母雞,母雞閃躲的俏皮模樣,模擬男追女的調皮模樣。西班牙亞拉貢(Aragon)地區的民俗舞蹈霍塔舞(Jota)隨著歐洲人來到菲律賓,舞碼唉呦(Aray),源自馬尼拉市首都大區,19世紀馬尼拉的艾米塔區(Ermita),住著說西班牙語的當地人,稱為查瓦諾人(chavacano),這支舞蹈就在描寫這區的居民女子以披肩,男子以鈴鼓相互調情。菲律賓南部三寶顏半島大區(Zamboanga Penisula)也住著一批講西班牙語的當地人,舞碼三寶顏的查瓦諾人(Chavacano de Zamboanga),就是描寫這個地區西班牙時期的舞會,舞者踩著踏步(zapateados),女生使用扇子,男生戴帽子,悠閒快樂的生活景致。

 

菲律賓不同的地方發展出屬於該地的霍塔舞,像卡加煙河谷大區季禮諾省的霍塔舞(Jota Quirino),這個版本的特色是使用長版型的竹製響板。至於馬尼拉地區的霍塔舞(Jota de Manila),身為行政中心的馬尼拉,霍塔舞混入西班牙南方賽維亞舞(sevillana)鮮明的佛朗明哥動作。中部呂宋大區的蒙卡達市也有自己的霍塔舞(Jota Moncada),特色是當地伊洛卡諾人模仿西班牙人的霍塔舞,變化舞步混合本地伊洛卡諾民族活潑歡快的節奏。

 

西班牙人也帶來從美洲殖民地衍生的哈巴奈拉舞曲(habanera),中部呂宋大區三描禮士省(Zambales)博多蘭市(Botolan)的婚禮舞,稱為波多蘭哈巴奈拉舞(Habanera Botoleña)。融合了西班牙佛朗明哥舞曲技巧,新郎、新娘和伴郎、伴娘,成雙成對的在婚禮上共舞。另外還有單身哈巴奈拉舞曲(Habanera de Soltera),這支舞蹈是在婚禮前夕的派對上跳的,新人共舞表現出期待新婚的喜悅。三描禮士省的舞碼還有廣場大道(Paseo sa Plaza),這是社交舞,男舞者持拐杖戴帽子,與雙手拿著寬邊帽的女舞者翩翩起舞。卡拉巴松大區奎松省的卡達娜灣(Catanauan)流行著西班牙南部馬拉加地區的風格舞曲,稱為卡達娜灣的馬拉加舞(Malagueña de Catanauan)。這個版本的馬拉加舞旋律較緩慢,手肘動作上出現類似模仿鳥禽的動作,非常具有菲律賓特色。同屬奎松省的吉納甘市(Guinlangan)每年復活節前的聖灰星期三會有將去年聖枝主日的棕梠枝燒掉的儀式,這時候會跳灰燼舞(buling buling),特色是男女舞者的右手上會捧著盤子對舞。

 

其他的西班牙舞蹈還有鬥牛舞(Pasodoble),這支舞蹈也稱為親切的女孩(La Simpatika),鬥牛舞想像女子為斗篷男子為鬥牛,西班牙統治時期社交規範嚴格,這支舞蹈可以看到4名男性追求1女,最後獲得青睞的過程。最後介紹鈴鼓舞(Panderetas),這支舞蹈的音樂充滿強烈的西班牙風格,男舞者雙手使用竹響板,女舞者手持鈴鼓,用力的踩踏舞步。


第四大主題是鄉村生活舞蹈組曲,展現菲律賓北部呂宋島和中部米沙鄢地區農村到漁村的鄉村民俗樂舞。呂宋島卡加煙河谷大區(Lambok ng Cagayan)的伊莎貝拉省(Isabela)被稱為菲律賓的玉米糧倉,團隊帶來這個地方的居民慶祝豐收的玉米舞(Sala Ti Mais),舞者手上拿著碩大肥美的玉米快樂跳舞,歡喜感謝上天的恩賜。民馬巴羅大區巴拉望省(Palawan)的庫約島(Cuyo),該島生產大量的芒果,有歡慶芒果開花的舞蹈(Karatong),穿著格子花紋連身裙的舞者手上會拿著色彩鮮豔亮麗的芒果花道具。

 

農村生活經驗中有時會有不認輸的小比試,就像位於呂宋島中部伊羅戈斯大區邦阿西楠省(Pangasinan)的酒杯舞(Binasuan),這是鄉村居民節慶宴會舞蹈,表演者會雙手各持一個裝著酒水的杯子,頭上另外也頂一個裝著酒水的杯子。舞者也會把杯子擺在頸部,同時轉動軀體,並維持杯內的液體不要灑出來,顯示過人技巧。邦阿西楠省多倫甘區(Dorungan)的釀酒人(Kumakaret)舞蹈,同樣表現平衡技巧。女舞者在跳舞時在頭頂上、雙手掌心還有腳上放酒杯,男舞者則是會把杯子放在額頭、頸部後面和肩膀上。還有螢火蟲之舞(Pandanggo sa Ilaw),源自民都洛省(Midoro)盧邦島(Lubang)的這支舞蹈會在頭頂和雙手掌心放三個點燃的油燈,同時以活潑變化的步伐起舞,展現黑夜中飛舞的螢火蟲。

 

漁村生活舞蹈可以看到位於西米沙鄢大區卡皮茲省(Capiz)的漁網舞(Pasigin)。漁網是漁民維持生計的工具,這支舞蹈以活潑風趣的舞蹈模擬漁民持網捕漁,女舞者就是魚群。伊羅戈斯大區(Ilocos)巴阿西楠省(Pangasinan)首府林加延(Lingayan)的搖擺方丹戈舞(Pandanggo Oasioas)也是漁村生活舞,居民們一起喝酒歡慶漁獲豐收,在這個舞蹈中舞者手上會提著燈籠搖擺跳舞。

 

生活中的景致也會成為舞蹈,尤其是日常可以見到的小動物,中米沙鄢大區宿霧省西邦加(Sibonga)以翠綠的田野和山丘文明,這裡的鴨子舞(Itik Itik Sibonga),模仿鴨子行走稻田間搖擺扭動的可愛姿態。民答那峨卡拉加大區的北蘇禮高省(Surigao del Norte)也有鴨子舞(Itik Itik),舞步模仿鴨子游泳、彈跳飛翔和沐浴的姿態。除了鴨子還有模仿雞的舞蹈,像是西米沙鄢大區西內格羅省省府巴科洛德(Bacolod)的求愛舞(Arigay),就是模仿公雞的動作,以充滿活力的方式表達愛意。最後要介紹的就同樣在西米沙鄢大區雷伊泰島(Leyte)的秧雞舞(Tinikling)。這支舞就是國人耳熟能詳的竹竿舞,也是舉世聞名的菲律賓民俗國舞。這支舞蹈模仿秧雞在草叢或樹林內奔跑跳躍的動作,竹竿代表秧雞漫步田野間會碰到的障礙物,隨著音樂節奏竹竿的開闔動作跟著加速,展現竹竿操作者和舞者之間的熟練技巧與默契。


(圖片來源: 童玩節官網精彩畫面)

訪談最後團長表示承蒙童玩節主辦單位的協助,終於排除種種困難來到台灣,非常感謝,團員們在這裡結識了許多熱愛民族舞蹈的各國朋友,對於組織行政效率和精確控管印象深刻,還特別預告今天閉幕典禮演出,菲律賓將會演出每個主題中技巧最困難、最受歡迎的曲目,為這次來台畫下完美的句點。最後他給童玩節最深切的建議是,希望明年能再次邀請他們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