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16

堅定守護安地斯原住民傳統精神:錫當我的祕魯印加千年民俗樂舞團(C.I.D.A.N., mi Perú:Compañía de Música y Danzas del Milenario Foklore Inka)


宜蘭大學人文管理學院助理教授/石雅如



將宣揚傳統文化為己任的錫當我的祕魯民俗樂舞團,在團長Anita Zapata Flores與藝術總監Martín Arauco的領軍下,長期推動秘魯民俗音樂與舞蹈展演,多數團員出身貧窮,經過舞團的嚴格培訓下,以優異的演出能力維持舞團運作的生活費用。本團強調所有的演出絕對搭配現場演奏,樂團團長Oskar Felipe Rojas Quijano擁有超過二十年的經驗開場樂團演奏唱誦世界知名的老鷹之歌(El Cóndor Pasa),這首歌的旋律源自創立印加帝國的蓋丘亞族(Quechua)的抒情民謠,原本蓋丘亞語的歌詞是藉引翱翔安地斯山地區天際的老鷹讚頌印加帝國,之後秘魯音樂家Daniel Alomía Robles為音樂劇製作改編填上西班牙詞,直到進入由1970年代因為美國歌手保羅賽門(Paul Simon)填詞演唱英文版本「如果我做得到(If I could)」而名揚國際。秘魯團隊來台演唱的版本則是Daniel Alomía Robles的兒子Armando Robles Godoy依照保羅賽門的旋律所填詞的,也是現今世界上流通的西班牙語版本。



除了老鷹之歌,另外一首歌曲藍眼睛(Ojos azules)源自蓋丘亞族的瓦伊諾(Huayno)謠曲,瓦伊諾除了指音樂也是民俗舞蹈的稱謂,在印加帝國境內的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型態,以男女雙人舞呈現的瓦伊諾,舞者兩人手持方巾不停的旋轉,隨著活潑愉悅的謠曲踩踏舞步,被認為是最道地的祕魯民俗舞蹈。這首藍眼睛是印加帝國行政中心庫斯科地區的版本,本來的歌曲名稱為美麗的眼眸(Ojos bonitos),經過秘魯歌者Manuel Casazola Huayno重新改編詮釋而更廣為流傳。團隊也演唱安地斯高地的民謠莫內納達(Morenada),融和艾依瑪拉(Aymara)原住民族及非洲文化而誕生的莫內納達文化,名稱的西班牙語涵義是指膚色深的人。莫內納達旋律搭配團長Anita Zapata Flores以女性的歌聲唱出讚頌女性的歌曲莫內納達,相得益彰。此外,團隊大力推薦用來和台灣聽眾互動的歌曲小檸檬(Limoncito),這首歌將細數檸檬在人類日常生活的點滴娓娓道來,充滿趣味。



舞團藝術總監Martín Arauco表示,樂舞團所有的舞碼演出都有其歷史背景,許多橋段都是訪問過部落的耆老後才加以編演,不是虛構。舞團演出內容呈現對家鄉秘魯的自然地理和人文風俗的豐沛情感。像每天必定演出的瓦亞塔斯度綏(Wallatas Tusuy),蓋丘亞語的意思是水鴨之舞,這支舞蹈的起源是由居住在海拔3000公尺高山的蓋丘亞族人觀察水鴨生活百態而來的。表演時身著鮮豔紅衣的舞者不停揮動象徵翅膀的長袖,並做出鳥類在高空盤旋的舞姿,所有的舞者同時也不停模仿水鴨的叫聲高聲尖叫。根據民間傳說瓦亞塔斯水鴨和印加帝國的歷史發展息息相關,所以在許多傳統慶典儀式都可以見到這支用舞蹈演出,用以緬懷先人篳路藍縷。



除了帶來安地斯高山地區的舞蹈和音樂,團隊也沒忘記祕魯自然地理中重要的叢林區域,特別是充滿原始魅力的亞馬遜舞蹈。亞馬遜河的上游支流烏卡亞利河(Río Ucayali),為秘魯的主要河川之一。本團藝術總監Martín Arauco便是出生於烏卡亞利省的原住民,特別將族群部落的傳說故事編導演出。祈求作物豐收的太陽之舞(Danza del Sol),忠實呈現該地區原住民崇敬大自然的儀式過程。另一支驕傲之舞(Orgullo),則是描寫亞馬遜河流域部落之間的戰爭。由於女人和土地的紛爭而產生衝突,原本勢力嬴弱的西匹柏族(los shipibos)勇士們,團結奮力擊敗勢力強大敵族的光榮故事。



秘魯團隊也帶來名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無形文化遺產」的瓦科納達(Huaconada)舞蹈,全體舞者戴上面具,穿上原汁原味高海拔寒冷地帶的正統厚重服飾,無懼亞熱帶台灣的夏季艷陽用力揮汗演出,堅定守護傳統文化的信念著實令人動容!

1 則留言:

  1. 「世界遺產」只是軀殼,實行「非物質文化遺產」民眾的投入,才能帶來鮮明的生命力,引起廣大共鳴。

    正如祕魯歌手的努力,原本翱翔安地斯山天際的神鷹,飛越了阿帕拉契山,更飛向玉山…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