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28

韓國宮廷舞蹈

韓國傳統樂舞除了民間樂舞,就屬宮廷樂舞最引人注目。先簡單的看一下韓國傳統樂舞的分類:

韓國
傳統樂舞
民間
宮廷
音樂
--薩滿教、佛教音樂
--農樂 (Nongok)
--板聲
(
一種歌劇,稱為Pansori)
--散調 (由單一的迦耶琴或是玄鶴琴、大令演奏的音樂)
正樂
--唐樂
(由唐 宋兩朝宮廷傳入的音樂)
--鄉樂
(由朝鮮王朝宮廷內發展的音樂)
--儒家宗廟儀式音樂
(也稱為雅樂)
舞蹈
--以農民舞、假面舞為代表的民間民俗舞蹈,另有模仿動物的舞蹈以及成人娛樂遊戲之舞蹈。
--以薩滿教、佛教為基礎的宗教民間舞蹈。
--唐樂呈才
--鄉樂呈才
--祭禮舞
(也稱宮廷 儀式舞或佾舞)


宮廷舞蹈屬於宮廷儀式文化,由國家機構掌管,在重要活動和宴會、祭祀等重要場合進行表演。宮廷舞蹈的特點是節奏緩慢 悠長,演技優雅,具有超脫現實的玄妙與含蓄。
南韓現存的宮廷樂舞約有40餘種形態,其中有十幾種是由宮廷藝人傳承而來,其他則是根據文獻資料再現而成。(董向榮/南韓-創造奇蹟)

宮廷舞蹈除了呈現給國賓或是朝中宴會讚揚王室尊嚴的「呈才 」(註1)外,另外還有「祭禮舞(或稱佾舞)」是在祭祀以孔子為首的崔致遠等聖賢的文廟祭禮中以及和朝鮮王朝的歷代君主的宗廟祭禮中所使用的舞 蹈。

呈才
因為宮廷中讚揚王室,呈才運用了華麗的服飾和道 具,配合優雅的音樂,因而舞蹈顯得莊嚴。至於服飾的組成以儒家的五行思想(金、木、水、火、土)為基礎,分別象徵「青、赤、黃、白、黑」五 種顏色,而這五種顏色也就構成了宮廷服飾的底色。這些顏色也是影響動作方向的顏色:綠色/東方、紅色/南方、黃色/中間、白色/西方、黑色/北方;也分別 象徵著仁、禮、信、義、智為人處事的道理。宮廷舞蹈重視固定的法律和秩序,舞者在表現上就必須按照既定的規範跳舞,不能展現個人情感,舞蹈開始及結束時都 會以歌唱來說明舞蹈內容。


呈才又可以區分為:
  • 唐樂呈才:指的是高麗王朝時代由中國唐宋兩朝傳入的宮廷舞蹈,以中國唐朝音樂伴奏,大多仿效唐代宮廷舞佇列,由稱為「竹杆子」的持杖人帶引而出,舞中朗誦中文詩詞,邊舞邊誦。代表的舞蹈有:
     1. 夢金尺-又稱金尺舞,描寫朝鮮太祖登基前夢見神仙授與金尺的故事,主要在表現李氏朝鮮王朝的人權神授,有鞏 固政權意義。另一支名為「受寶」的舞也有同樣的意義。
                        
               2. 六花隊-則是一支花舞,舞者分別象徵牡丹、杏花、海棠及桃花等,六人分著玉綠、紫、洋藍、草綠、紅、粉紅色服裝,象徵花的色彩。
               3. 拋球舞-是一種表演性質的遊戲舞蹈。婦女爭相將木球拋入鮮花裝飾的球門,拋球入洞者獲牡丹一支,拋不進的則被處罰在臉上畫黑線,不論獎勵或處罰都在流暢的節奏中進行。(如下列影片)
                        
            4. 其他-獻天桃、壽延長、五羊仙、觀天庭、荷聖明、荷皇恩等。


  • 鄉樂呈才:純源於朝鮮或雖來自中國名稱但實際為朝鮮 本土產物的舞蹈,以朝鮮民族音樂伴奏,舞中停頓時用朝鮮民族語言演唱,表演完畢時,舞者作儀式化的鞠躬,然後離台。
     代表的舞蹈有:
     1. 舞鼓舞(Mugo)
                        
     2. 處容舞(Cheoyongmu)-是一種薩滿教舞蹈,原來是單人獨舞,後來發展成2人、4人的形式。其中一種形式是4人站在周圍東西南北四點,中心另有1人,大夥兒先各自跳獨舞,再分別與中間的人跳雙人舞。本舞於新年前宮廷演出,有去除一切邪惡的意義。
      3. 夜鶯舞(春鶯囀 Chun-aing Jun)-難度極高,舞者須在小空間中以極慢的速度演出,最讓人欣賞的是用力揮動如彩帶般長袖的翩翩美感。
      4. 劍舞-由女性表演,不在賣弄劍術,而是以表演優雅擊劍動作為主。
      5. 其他-鳳來儀、教坊歌謠、文德曲等。

祭禮舞Jongmyo Jeryeak:
宮廷儀式舞,又稱佾舞或佇列舞,主要因為「佾」指的是舞蹈的行列,行列數依據身份地位而不同。其中有孔廟祭壇儀式舞和皇族先人祭壇儀式舞,均由男性表演, 有文舞的「保太平」及武舞的「定大業」之分。文舞頭戴黑帽,左手持籥,右手持綴有雉雞毛的翟,用以象徵和平昌盛。武舞頭戴紅帽,左手持盾,右手持斧,象徵 勝利。文武兩組舞者均著紅袍、穿木制鞋,舞者依據天子、諸侯、大夫、士不同階級,分別排成8行、6行、4行、2行等行列隊形。

影片來源:無形文化遺產列表


小朋友們的演出:
童玩節的演出團隊多由孩子們組成,在老師們的調教之下學會自己民族的傳統舞蹈及音樂文化。
幾個參與過童玩節的韓國團隊演出內容大致可以分為以表演傳統民俗舞蹈為主的農樂舞'、假面舞蹈;另外就是以宮廷中的鄉樂呈才為基礎的舞蹈表演及現代創作舞。
翻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無形文化遺產」編目,可以發現韓國好幾種民間舞蹈及宗廟儀式祭典都名列其中,這大概也可以看出表演團隊在選擇舞蹈類型的取向。
除了向UNESCO申請的無形文化遺產,韓國政府對於保護傳統上著實費心。「重要無形文化遺產」是韓國政府從1964年開始有系統的找出最足以代表朝鮮民族的有無形文化資產,編列項目並有計劃的推動傳承。


為了配合孩子們的體力及舞技成熟度,童玩節演出中除了農樂之外,首推「太平舞Taepyeongmu」。太平舞已被韓國列入重要無形文化資產第92號,是為了祈求國家平安興盛所跳的一種祈福舞蹈。從服裝、音樂、舞法、人數均有嚴格規定,跳任何一種宮廷舞,均不得任意在服色、音樂等規格上修改。另外為了保持神秘感和對舞蹈的重視,太平舞的服裝、配件,閒雜人等是不能隨意觸碰的。采風工作小組訪談過程中便無法拍攝舞團用於太平舞的相關服飾,可見舞蹈本身的慎重文化已深植於民心。


關於太平舞
太平舞的起源已不可考,不過多數相信太平舞的發展是由一位著名舞者及鼓手韓呈俊於1900年代藉著改編京畿道薩滿巫師的僧舞而來。太平舞是爲了祈求國泰平安而跳的舞蹈。太平舞中男演員穿著男服、女演員身穿宮廷女服。舞蹈以快節奏和多樣性爲其特徵,舞蹈節奏包括Nakgung節拍、Teobeolrim、Ollimchae和Dosalpuri,舞蹈動作中可以看到僧舞中的抛長衫動作和京畿道巫俗舞蹈的因素。太平舞可以說在傳統舞蹈中最具有脚步動作技巧的舞蹈,甩胳膊的動作也豐富多樣。太平舞已是一種成熟完美的獨舞表演藝術,展現朝鮮舞蹈的特色外也獲得國際讚賞。現存的太平舞是由舞蹈家姜善泳所擔任第一代繼承者,經過探訪樂師、舞蹈老師的動作,藉由采風的方式完成。完成的結果,尚須藉由錄影、研習課程的方式進行資料整理保存,送交政府認定後才能列入文化資產紀錄。


2007趙善喜舞團演出太平舞



註1:
呈才的意思不僅是舞蹈,還有將所有的才能及技藝展現給高貴人士觀賞之意,是一種宮廷用語。

資料來源:
1. 韓國的傳統樂舞 /須文宏
2. 宜蘭童玩節 2004鄭蓮喜兒童民俗舞蹈團 /2006全美愛舞蛹團/2007趙善喜舞蹈團 采風訪談記錄
3. 試論朝鮮宮廷樂舞唐樂呈才/揚帆/延邊大學碩士論文
4. 宗廟祭禮及宗廟祭禮樂/UNESCO世界無形遺產/韓國觀光公社
5. 韓國學者的唐樂研究/王小盾/四川師範大學
6. 韓國重要無形文化財/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Cultural Heritage
7. 太平舞/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Cultural Heritage
8. 太平舞/首爾文化遺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