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雅如
泰國Nangdaetwangchomphuwittaya Rachamangkhalaphisek完全中學於1997年成立傳統樂舞社團,樂舞團的名稱發想是以學校所在的猜也奔府(Chaiyanphum)位於棲河(Chi River,佬族語發音為Nam See)發源上游(Ton)呵叻高原而來。棲河古來便是呵叻高原西部族群遷徙的交通要道,感念河流對地區族群發展的重要性,也希望樂舞團以此為名,莫忘承載東北地區文化交流的責任。因緣於泰王蒲美蓬曾蒞臨訪視,本校為泰國少數校名中有榮幸得以羅列泰王聖名的三十一所學校之一。學校所在的猜也奔府位於泰國東北部的伊善地區(Isan),與寮國和柬埔寨自古往來密切。伊善地區主要族群有佬族(Laos)、普泰族(Phu Thai)、柯拉族(Korat Thai),文化多元豐富。棲河上游樂舞團不論是舞蹈或音樂的演出都與泰國東北地區的歷史、族群和傳統生活息息相關,希望能在有限的演出時間裡盡可能將伊善地區的風土人情展現;看他們的演出,仿佛穿越時空完成了一趟泰國東北的文化之旅,豐富動人。
開場舞中男舞者著裙子,過去種姓制度窮人只能穿棕色棉布衣,皇室則是用絲綢布料和黃金裝飾。團隊全程皆使用傳統樂器現場演出,有竹笙、木響板(Kab Kaep),另外有以陶罐(Nang har)做成的樂器、硬木製作的泰國木琴(Pong lang Band),還有特別的泰國三弦吉他(pin)。有鑑於傳統實木製作的樂器很重,所以本團全體樂師選擇由男同學擔綱。
祈福舞(Bai Si Su Khuan Dance)為泰國東北地區喜慶宴會時祝福來客平安健康的傳統舞蹈。伊善地區的傳統信仰認為人有三十二種器官需要保護,所以有客人到訪時會端出以香蕉葉、水煮蛋和線香組合而成的塔(Bai si),來祝禱客人的健康。這首舞蹈演出時優雅的舞者手中端持著的就是這種祈求神保佑的香蕉葉塔。
伊善地區的加拉信府(Kalasin)主為丘陵地形,樂舞團的山區居民舞(Phu Khaow Dance)便是將當地居民生活的樣貌改編呈現。像是模仿爬上山採野菜、拔竹筍或是找螞蟻窩的蛋為食的姿態都編入舞蹈中。另外還有捕魚舞(Sak Sum& Sa Wing Dance),表現當地居民利用傳統竹製捕魚器捕魚回家,並且和鄰人分享的生活經驗。
泰國東北地區有許多重要的歷史遺跡,馬哈沙拉勘府(Mahasarakham)有十三世紀高棉王朝統治時期留下的寺廟,團隊演出占婆古國占城(Jam Pa Si City)的故事,模仿美山占婆寺廟群壁上雕刻姿態編入舞蹈,用舞蹈記錄東北地區古老歷史。
東北地區的益梭通府(Yashothon)每年五月的第二個週末,為了祈求豐收,會舉行煙火蜂炮節(Bun Bangfai Rocket Festival)。為期兩天的節日結合傳統信仰,第一天會先展示精心自製的煙火炮竹,有些舞者手中持竹管就是象徵即將施放的竹炮,另外有些舞者在舞台上撐著傘,典故非常有趣,原來這個慶典就是在祈求雨神(Payataen)降雨,撐傘是怕隨時神蹟顯現突然下大雨而準備的!
最後要介紹靠近柬埔寨低地地區居民的椰子殼舞(Ka
Po Dance),這支舞蹈中可以見到男女舞者互相敲擊椰子殼,這是傳統社群為了讓村落的青年男女認識的橋段。發出的椰子殼讓氣氛熱鬧活潑,團長特別說明因為來台表演不只一場在台灣找不到替代的椰子殼,所以要保存椰子殼的完整,原因是實際上的情況是兩情相悅的戀人會以敲破彼此的椰子殼代表互訂終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