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整理/童心善
台灣,一個大島,週圍有澎湖群島、綠島、蘭嶼、金門及其附屬小島。距離都不太遠,交通很容易抵達。印尼,超過一萬七千個島嶼(約6000個島嶼有人居住),300多個民族,領土涵蓋三個時區,加上印度教、佛教傳入,穆斯林(1)商人隨著伊斯蘭的版圖擴張來到印尼,海權時代展開後,葡萄牙、荷蘭、英國商人也來了,直到二次大戰日本人占領也促成印尼日後的獨立。這麼多元的文化,可得要耐心的慢慢了解。
這張印尼全圖,讓大家很清楚的看到整個印尼的版圖及相關地理位置。歷史上,阿拉伯人從陸路來到東南亞,帶回香料販售至歐洲,後來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強盛控制了這條陸路,因而促使葡萄牙、西班牙以及後來荷蘭人的航海探險,都是為了這一帶的香料(2)。除了阿拉伯人,中國人也隨著鄭和下西洋開通貿易大門之後,來到印尼,多數居住在爪哇島,阿拉伯人則因地緣關係,分布在亞齊省(Aceh)一帶(蘇門答臘島,印尼最西邊),因此這裡的音樂舞蹈受到阿拉伯文化影響最深。另外,馬來人經麻六甲海峽來到蘇門答臘島中部,也將受到阿拉伯文化影響的Zapin舞蹈一起帶到這裡。峇里島(Bali)是另一種印度教文化影響的地區,這裡的音樂舞蹈多數來自印度教裡的神話,宗教信仰也和印尼其他島嶼不同。
對於孩子們來說,會唱會跳會自己民族的樂器是件很棒的事,但,傳統的服飾和舞步對孩子來說都複雜困難的多,在穿脫容易的考量下,印尼團隊帶來的舞蹈幾乎都是改編過的,或是根據基本的舞步和音樂重新安排舞蹈內容,描述一個情景或一個故事,這個部份倒是和台灣舞團跳民族舞蹈有些類似。全體舞者戴著黑色墨鏡、踩著舞步練習攻擊方法的戰士舞最讓我印象深刻,這是一首舞來自爪哇島東邊Probolinggo內一個名為Pendil – Banyuanyar村莊,舞蹈名稱源自於當地一種稱為Glipang的音樂,因而舞名稱為Kiprah Glipang(Glipang腳步)。另外一首節奏很棒,來自西加里曼丹的Jarai舞。這首舞源自於Dayak這個民族,Dayak的K不發音,所以音譯接近達雅,和台灣的高山原住民一樣,都屬於南島語族,早年也有黥面的文化,有自己的信仰及風俗習慣,比如信奉祖先靈魂、婦女帶著大耳環讓耳垂到肩膀,隨著穆斯林文化、荷蘭、日本等國的侵入,Dayak也開始現代化,信奉不同的宗教。本舞描述的是農人採茶收果的情景,背著籃子將採收好的作物放進去,舞蹈動作及全身的律動,好似真的看到一群勤奮的農夫在工作。而籃子上的圖騰,是太陽神,保佑Dayak農民平安豐收。
Tifa鼓舞是源自於Papua省(位於新幾內亞島)的原住民舞蹈,島上原住民和斐濟、東加等同屬於美拉尼西亞族群。Tifa是鼓的名稱,鼓面是鹿皮做成,這首舞描述當地青少年學習打鼓的過程。原始傳統的服裝,女生是不穿上衣的,裙子以樹皮製成,項鍊則為豬骨做成,這群雅加達城市來的孩子,跳的是原住民的舞蹈,自然無法有原始裝扮,所以老師幫忙改良了服裝,有了上衣,佩上當地特有的天堂鳥刺繡,成了這首舞的表演扮相(2010年的斐濟團隊,跳著自己的舞蹈便沒有這個問題),雖然服裝不一定百分百原汁原味,音樂和舞步可是不打折扣的。
除了帶來童玩節演出的這些舞,平常孩子們也練習其他地區不同族群部落的舞,由於馬來西亞團隊帶來阿拉伯文化影響的Zapin舞蹈,也請印尼的團隊show了一小段印尼Aceh省最著名的Saman舞,非常有趣的是,Zapin的影響在於腳步移動模仿阿拉伯文字,而Saman則是跪坐地上,利用手及身體來表演,邊唱邊舞,舞團選了一首示範(如例一),歌詞大意是:【感謝我的真主阿拉,寬恕我的過錯,因為阿拉賜給我成功,Aceh人民也能成功...】影片參考如下:
1. http://youtu.be/3aIGgL-02uM
2. http://youtu.be/7cv-uh5BJdA
3. http://youtu.be/lXwx6UQJ9r8
這一群來自雅加達肯班坎中學的孩子,單純善良,在宿舍裡很快的和大家打成一片,學校是一個穆斯林學校,學生家長、老師們通通是虔誠的伊斯蘭教徒。說到穆斯林的服裝,大家都知道婦女是不能隨便將頭髮、手臂外露讓外人看到,頭上包的稱為veil((Veil,就是面紗,可以包住頭髮也可以用來遮面),任何女生只要心裡準備好成為一名虔誠的伊斯蘭信徒就可以將頭髮包起,並沒有年齡上的限制。注意到這團年輕溫柔的編舞老師Fitria Sawfini並沒有包頭巾嗎?Fitria說,她還沒準備好,不過有一天她終究會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對於信奉伊斯蘭教(Islam)的信徒皆稱為Muslim,直譯為穆斯林。而稱伊斯蘭教為回教,僅在中國歷史上出現,因此為了能夠連結現代統一說法,這裡用世界慣用的名稱。 (2) 歐洲飲食有了香料,增添了食物的香氣,也增加食物的保存,仕女們更是利用各種香草、香料提煉的的香水增添自己的魅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